早期人防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國城鎮曾掀起了“深挖洞”的群眾運動。各單位、街道居民在房子底下挖洞,爾后相互連通,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地道網。由于缺少統一規劃,缺乏經驗,加上技術力量不足,這些工程一般幅員較小,質量較差,現統稱為早期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防工程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規化、科學化的軌道,我國已經建成了一大批質量高、幅員大、效益好的平戰兩用工程,人防工程的種類齊全,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因為過去大搞群眾運動修建的早期工程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許多人對人防工程建設的現狀不了解,認識還停留在70年代的水平上,以為人防工程就是防空洞。實際上,這種看法是很片面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人防工程已經改變了過去的面貌和形象。
現代人防
新建的人防工程在建設前都經過了可行性論證,既考慮到戰時防空的需要,又考慮到平時經濟建設、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平戰雙重功能。同時,人防工程嚴格按建設程序辦事,從土建到裝修都注重質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顯著的戰備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許多大中型人防工程成為城市的重點工程,如哈爾濱奮斗路地下商業街、沈陽北新客站地下城、上海人民廣場地下停車場、鄭州火車站廣場地下商場等,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領導和群眾在參觀了人防工程后,無不為人防工程宏偉雄壯的氣勢、絢麗奪目的裝飾所折服,普遍反應與原來想象大不一樣,概括起來有6個想不到:一是人防工程建設這么重要,沒有想到;二是人防工程這么好,沒有想到;三是人防工程這么多,沒有想到;四是人防工程這么大,沒有想到;五是人防工程這么堅固,沒有想到;六是人防工程平時可以為生產、生活服務,沒有想到。許多人用“地下仙境”、“洞天福地”來贊譽人防工程,這是對人防工程的最高獎賞。
眾所周知,人防工程是一種有防護要求的特殊地下建筑,其常用的分類方式有以下幾種:按抗力等級劃分,工程可直接稱為某級人防工程;按戰時用途劃分,可分為指揮通訊、人員掩蔽、醫院、救護站、倉庫、車庫等等;按平時用途可分為商場、游樂場、旅館、影劇院(會堂)等等;從工程構筑方式劃分,又分為掘開式工程和坑地道工程兩大類。為了合理反映工程造價,預算定額和工程預算通常以工程構筑方式進行分類。
掘開式
掘開式人防工程,是指采用首先開挖工程基坑土石方至設計標高,然后澆筑工程,再復土回填的方法構筑的人防工程。對于采用掘開方式構筑的平時戰時用途為地下通道即地道,也應歸入掘開式工程范疇;對于坑地道工程切口以久采用掘開方式施工的部分,從計價定額執行角度講,除切口土石方外,也應納入掘開式工程相應定額執行范圍。
掘開式人防工程,根據工程上部地面是否有地面建筑,又分為單建式人防工程和附建式人防工程。單建式人防與附建式工程在構筑方法上沒有什么區別,僅在工程設計取定荷載時考慮的因素有所不同罷了。
附建式人防工程與地面建筑界限的劃分,一般以人防工程頂板上表面為界,頂板上表面以上部分應歸入地面建筑計算。
由于受建設工期限制或因其他要求,采用逆用法施工的工程,即先掘開工程頂板部位土方,鉆孔灌筑柱身,再澆筑頂板,復土恢復地面交通,然后在頂板掩蓋下暗挖出土,澆筑底板、墻體等完成工程結構,按逆作法構筑的人防工程從施工方法上講,介于掘開式和坑地道工程之間,但從受力結構型式上講又完全不同于坑地道工程,僅僅是構筑方式略有不同的掘開式工程。
坑地道
坑地道人防工程從施工方法講,是指采用暗挖(掘進爆破)施工的人防工程。從結構上講,坑地道工程是利用工程上部覆蓋層與工程支護(被復)結構共同組成的承載結構的工程。
坑地道工程按施工口的不同型式又分為坑道工程和地道工程。
坑道工程是指利用高出地面的山地、丘陵、臺地從自然地面或自然地面以上部位切口、掘進水平傾角<50o的工程。
地道工程是指在平原或臺地上打施工井(施工口)至一定深度,然后開口掘進的工程,根據施工井的傾角(>5o)又分為豎井工程和斜井工程。
根據坑地道工程構筑地域的地質條件,又分為土質工程和石質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