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毛主席針對美蘇稱霸,適時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國防戰略方針。1996年10月29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將人防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建設。
統觀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都是由地區沖突,局部戰爭引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特別是日本對華戰爭,中國人民至今記憶猶新。目前,世界和平面臨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的威脅,前蘇聯解體后,中國國力不斷增強,美國則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在貿易往來中設置障礙,在尖端技術上嚴格封鎖,并和日本簽訂《日美安全防衛條約》。在東北亞地區設立導彈防御系統,派高空偵察機多次侵入我國領空。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戰敗國,右翼勢力卻時刻想復燃軍國主義,歷代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將自衛隊升格為防衛廳。為了擴展領海范圍,虎視眈眈的想霸占我國東海海域的鉤魚島,對我國設置東海航空識別區橫加指責。美國高調重返亞太,介入南海,強力支持菲律賓,霸占我國南海島嶼,并派軍艦進入南海,損害中國主權和海洋權益。
我國西部地區,西藏的達賴和新疆的東突大搞分裂恐怖活動。頻頻制造事端,威脅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
而現代化戰爭的特點是“損小、效高、快打、速決”,戰爭采取多維攻擊模式。全程資電癱瘓,遠距離精確打擊,速戰速決至勝等特性,并采取威懾戰、癱瘓戰及攻略戰等手段。以美國入侵伊拉克為例。首先采取電子干擾手段,利用高科技的空中C4IT系統,尤其是GPS衛星導航技術。癱瘓伊軍的指揮通訊系統和導彈發射系統,海上通過航空母艦發射洲際導彈、巡航導彈,空中利用F16、F18戰略轟炸機對伊軍的戰役戰略目標實施空襲,從而摧毀伊軍的整個防衛體系,針對薩達姆請德國人修筑的地下防空體系,美國則采用精確激光制導導彈實施打擊。超強勢的空中打擊配合地面攻擊很快攻占伊拉克首都巴克達。但有一點要重視的,面對美國高科技的現代化戰爭,薩達姆和他的政府高官卻能從錯綜復雜的地下防空系統成功逃脫,這就告訴我們:人防體系在現代化戰爭中仍占據重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典作為北歐小國,由于建立了完善的人民防空體系。從而極大減少了國家損失和人員傷亡,為二戰后的經濟騰飛,迅速躍升為發達國家提供了強大的資源保證。瑞典成功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國防和軍隊建設,把它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部署中統籌謀劃,使其在總體布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實踐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人民防空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對于我們進一步增強做好人防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強化使命感、責任感,深入推進人民防空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內涵豐富、意蘊深遠。
2007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充分發揮人防體系的作用,從而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因此一要謀劃部署新形勢下的人民防空工作,推進由單一防空體制向防空防災一體化民防體制轉型,人防建設是現代城市建設的基本內容。城市建設與人防建設相結合,可以提高城市的總體防護功能,參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改善民生,推進發展人民防空事業。在抓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同時,抓城市防御能力的建設。二要加強群眾防空組織建設,建立健全群眾防空組織,加強組織、管理、訓練、經費和裝備器材保障,積極開展人民防空志愿者隊伍建設,提高志愿者隊伍在防空救災中的救助能力。三要加強人防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國防意識、人防觀念、防空知識與技能,要持之以恒抓好市民的人防宣傳教育,它的現實意義與長遠意義都將有利而無害。
綜上所述,加強人防工作,不僅要加大人防法規、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人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而且還要努力改變基層人防工作環境與條件,提升人防工作地位與社會氛圍,推動人防工作快速健康發展。
轉摘自:營口人民防空辦公室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
|